最新微软官方MSDN原版Win10系统下载

当前位置:主页 > 系统教程 > XP教程 >

董鸿儒:42年荒山植树3000多万棵造福后代-j9.com

时间:2024-04-25    来源:j9.com    人气:

本文摘要:内蒙古兴和县苏木山,属阴山之尾,长达35公里,宽约25公里,平均海拔为1800米,最高点黄石崖海拔2334.7米,被称为乌兰察布市的珠穆朗玛峰。

j9.com

内蒙古兴和县苏木山,属阴山之尾,长达35公里,宽约25公里,平均海拔为1800米,最高点黄石崖海拔2334.7米,被称为乌兰察布市的珠穆朗玛峰。苏木山的森林覆盖率高达78%,价值高达50亿之多,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林场,京津冀防沙治沙重要的防护林,国家级标准生态公益林示范基地,国家登山与动员训练基地,是自治区森林公园和自治区自然保护区、远近闻名的绿色森林旅游胜地,是内蒙古自治区建区七十周年以来林业建设的丰硕成果之一,特别是作为绿色森林旅游开发区,每年夏季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观光者数十万人。

然而,是谁能有想到,建国初期,苏木山这里还是一片荒山秃岭的清冷景象,只有那么几棵原始的白桦林在那里迎风摇曳。盛夏,沿蛇形的苏木山攀援而行,举目四望,但见群山叠翠,雾色缥缈,一行行、一排排翠绿的落叶松,就像绿的海洋,犹如一幅浓淡相宜的壁画垂挂天际。轻懈送来浓浓花香,山溪泉水叮咚作响,使人如入仙境,心旷神怡,人间一切烦情愁绪荡然无存。

看到眼前的美景和成绩我们不由得想起给这里披上绿装的带头人董鸿儒。董鸿儒老人看着满山的绿色很欣慰和自豪。

1958年新婚不久的董鸿儒带着两件宝贝《造林技术》、《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来到苏木山,开始了他的造绿梦,那时候的董鸿儒用现代话说小伙子当年正年轻。早在1956年,为了保护和绿化苏木山,县里就在这儿设立了护林站,先后派了两个护林员,不到两年就因忍受不了艰苦和孤独调到了别的地方。新婚燕尔,董鸿儒翻山越岭,爬到半山腰的护林站,那是一间又小又矮的破旧土坯房。

孤独、寂寞,刺骨的寒风、恶劣的生活条件没有改变这位倔强汉子的造绿梦。为了尽快的让苏木山披上绿装,董鸿儒几乎将所有的时间放在工作上,对家庭和孩子的照顾几乎为零。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他刚出生不久由于生病夭折的第一个孩子他连看都没有看上一眼。为了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董鸿儒狠下决心把家搬鸟不拉屎的苏木山上。

由于交通不便,离县城远,缺医少药,他的第二个、第三个孩子先后患急病得不到治疗而夭折,可他无怨无悔。董鸿儒告诉记者:我的女儿又因拉肚子不止,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而死亡,隔年第三个孩子又因拉肚子死亡。

这对当时的我来说,真是痛不欲生,为了看不到希望的绿化事业,舍家弃子且连失三个儿女。但在悲痛过后,自己想我已经付出了如此惨痛的代价,怎能就此放弃,如果放弃了怎么向党和人民交代、怎么向我死去的儿女交代,这反而更加坚定了我誓死绿化苏木山的决心。即便是这样沉重的打击,这个倔强的汉子没有在困难面前崩溃,他揩干眼角的泪水,调整好悲痛的心情,更加坚定了改变苏木山面貌的决心。1960年春季,内蒙古计委和林业厅批准苏木山建立国营林场,董鸿儒在这里充当起了工人与工匠的角色,开始带领大家又开始试种桦树、杏树、榆树。

连续两年,他栽种的4000多亩林地又大面积枯黄。1962年,县里认为苏木山地区不宜种植树木,要研究林场下马的问题。董鸿儒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1964年开春,我和赵场长带领部分职工先后去山西天镇的长城山林场和河北围场县林场考察学习落叶松栽培技术并带回了华北落叶松、油柏种籽开始育苗试验,学习林业科学知识。

1965年春季,我们开始造林试验,由于苏木山海拔高,气候寒冷,脊坡土壤湿润,为落叶松、油松、樟子松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立地条件,所以秋季种植成活率很高。这让我们欣喜若狂、信心倍增。

1966年早春,我们就开始大面积种植华北落叶松,我们把淋湿的树苗装进麻袋捆好背上山,再用特制的铁皮水箱把七十斤重的水从沟底背到山上。背负着七、八十斤重的树苗或水箱,要爬三十多度的坡,最远爬到十五里的地方去种植,而且每天要往返两三趟。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董鸿儒这一帮造林的汉子随着造林方式方法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华北落叶松在我场的造林成活率大大提高,达到了85%以上,使华北落叶松大面积地育苗造林在苏木山林场获得成功,加快了绿化荒山的进程。

董鸿儒这样上山下山植树42年。他们远离妻儿,无私奉献,他们将足迹印遍了苏木山的沟沟壑壑,栽下了满山的绿色。就这样,我们坚持每年造林一万多亩,至1980年全林场造林总面积达到10万多亩,当时产值已达3亿元。

1971年,董鸿儒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党旗下立下了为建设这片土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庄严誓言。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兴奋和幸福,信仰主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灵魂,给了他无穷无尽的力量。

董鸿儒爱山爱树如爱命,1979年,董鸿儒被任命为林场场长。他凭着对党的宣言和那股工作热情,带领全场干部职工不断向苏木山的宜林地区大干苦战,苏木山的山头绿了一座又一座。从18岁到60岁,42年,15330个日日夜夜,董鸿儒以山为伴,3000多万棵茁壮成长的树木,更像是董鸿儒的孩子,无一不受到董鸿儒的关爱。苏木山绿了、美了,董鸿儒多年的梦想已成了真。

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到1999年,苏木山人工营造华北落叶松已达12万亩,林材蓄积量为30万立方米,价值5亿元。这个数字,是1999年前国家给予苏木山林场总投资的50倍。

无独有偶,现任兴和县国有苏木山林场的厂长董存战是董鸿儒的第四个孩子。1965年,董鸿儒试种的落叶松、油松和樟子松成活了,在这个幸福的时刻董存战出生了,这对董鸿儒来说,可谓是喜上加喜。就在董存战3岁的时候,由于山里的气候条件恶劣,董存战生了一场大病,生命危在旦夕,为了保住这个孩子的命,董鸿儒赶着牛车两天两夜赶到兴和县城的医院,终于保住病危的孩子。

失去了才懂得珍惜,经历了才懂得艰辛,这个道理董鸿儒也懂。多年后,已经退休的董鸿儒当听说董存战要接任苏木山林场厂长一职,只说了一句话,要干就要干好。曾经在这里饱受艰辛的董鸿儒以一种愚公移山的精神再次将这个来之不易的孩子奉献给了苏木山,子随父业,父子齐力为苏木山的绿化事业继续奉献着。

在董鸿儒任职林场厂长期间,曾经有一个很好的机会摆在他的面前,就是从林场调回县城担任林业局局长,面对如此好的机会,董鸿儒请命辞掉了担任7个月林业局局长,从新回到了苏木山。1999年,60岁的董鸿儒卸任了林场场长一职,但董鸿儒对苏木山的热爱之情从没懈怠,就在他退休以后的最初几年,也没有安享晚年,而是在苏木山林场接壤处承包了一片林地,培育树苗,继续为苏木山和兴和县的绿化生态环境建设辛勤耕耘着,直到现在。无私的奉献与付出,党和人民没有忘记董鸿儒的功劳,在他任职期间先后4次被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劳动模范,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荣誉称号等,1989年9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本文关键词:j9.com,董鸿儒,董,鸿儒,42年,荒山,植树,3000,多万,棵

本文来源:j9.com-www.techingtextbooks.com

相关文章

XP教程排行榜

更多>>

U盘装系统排行榜

更多>>

系统教程排行榜

更多>>

公众号